自2002年以来,秘鲁政府注重健全的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基本面,促进了该地区领先的经济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造成了超过11%的严重经济收缩,但秘鲁在2021年恢复了13.3%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近的政治不稳定(秘鲁自2020年以来已有四任总统)限制了近期增长,普遍预测2022年GDP增长约3.0%,2023年增长约2.9%。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刺激方案使秘鲁的财政账户有些紧张,但2021年赤字稳定在GDP的2.6%。然而,支出的激增继续影响秘鲁的债务,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19年的26.8%增加到2021年的36.1%。国际净储备保持强劲,为784亿美元。全球价格压力使通货膨胀率上升,2021年达到4.0%,比2020年的1.8%大幅飙升。2022年通货膨胀持续,截至3月,秘鲁的12个月通货膨胀率达到6.8%。
加上最近的政治不稳定、腐败和社会冲突,对秘鲁的投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截至2022年4月1日,萨迦斯蒂总统自2021年7月上任以来已任命了四个内阁。腐败指控困扰着现任和前任政府。透明国际在其2021年腐败感知指数中将秘鲁列为180个国家中的第105位。秘鲁监察员办公室报告称,截至2022年2月,该国有157起活跃的社会冲突。其中一半以上(86)发生在采矿业,占秘鲁经济产出的10%。自萨迦斯蒂总统就职以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以政治不稳定(包括政府和国会之间的争议关系)和治理挑战为由,下调了秘鲁的主权信用评级。然而,这三家公司都将秘鲁维持在投资级别。
中秘两国于2009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0年生效。2013年4月,两国领导人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秘鲁是第一个与中国既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又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
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7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国。在秘鲁的中资企业超过170家,各类投资累计达300亿美元,涉足能矿勘探开发、贸易、工程承包、渔业、林业、金融和物流服务等领域,水利电力、交通基础设施也逐渐成为中资企业在秘鲁投资合作的新热点。
作为中等体量的拉美国家,秘鲁市场容量相对较小,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政府稳定性、行政效率等方面尚不尽如人意,政治经济体制、法律制度、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与中国有明显差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社区发展是当地民众最关注的切身利益。